
Konami備受期待的《沉默之丘f》在澳洲獲得了「拒絕分類」評級,這可能暫時阻礙該遊戲在當地的銷售。但必須強調的是,此初步評級來自自動化審核工具,而非澳洲分級委員會的正式審查,暗示遊戲的命運仍可能出現轉機。
儘管Konami未直接在澳洲發行遊戲,IGN已聯繫其當地發行合作夥伴以釐清狀況。
RC評級的具體原因尚未公開,但歷史模式提供了一些線索。自2013年澳洲為遊戲引入R18+評級以來,作品通常僅因三種特定原因獲得RC評級:未成年性內容、性暴力或藥物使用誘因。《沉默之丘》系列過往曾遭遇分級阻礙——2008年的《歸鄉》就因寫實的刑求場景最初被拒絕分類,不過此事發生在澳洲設立遊戲R18+評級之前。後續調整版本最終以MA15+評級發行。
此案例的特殊性在於評級來源。有別於傳統分級流程,《沉默之丘f》的RC評級是透過國際年齡評級聯盟的自動化系統產生——這套主要針對行動裝置與數位發行遊戲的數位問卷系統,會根據開發者提交的內容資訊自動生成各地區評級。
澳洲於2014年採用此IARC工具,正是為處理龐大的數位遊戲發行量——當時分級委員會每年僅能處理約755款遊戲,而光是iOS應用商店每年就有超過4萬款新作品問世。但歷史顯示這類自動化評級有時會過度謹慎,例如2019年《天國降臨:救贖》與《我們歡樂無比》就曾被錯誤通報為禁售作品。
該系統為獨立開發者提供重要的免費申請管道。但關鍵在於,任何實體版遊戲發行仍須經過傳統分級委員會審查,不受IARC評級影響。這意味若《沉默之丘f》計劃在澳洲推出實體版本,最終仍需經過委員會審核——且委員會保留推翻任何IARC評級的權力。
澳洲分級制度為發行商提供兩種途徑:由經認證的機構內部分級師(其決定具官方效力)或授權評估員(向委員會提出建議)進行審核。目前《沉默之丘f》在澳洲的命運仍需等待進一步審查。值得注意的是,本作首次實現系列在日本獲得最高的18+評級——或許預示著該系列將邁向更成熟的創作方向。